中国做企业的思路彻底变了,做老板的一定要看懂!

阅读:772 2017-11-07 12:46:22

         如同人是社会的细胞一样,企业是经济的细胞。2016年,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场大换血。今年将是企业转型最关键的一年,至少80%的企业将在这个分界点消亡,同时将有一大批崭新的企业成长。

        那么,究竟什么样的旧企业才能度过这道关口?或者说什么样的新企业才能成长呢?今天我们就来细谈这个问题。

        首先,中国的企业分为三种。

        第一种企业  服务性企业

        什么是服务性企业呢?凡是依靠被雇佣员工的技能和劳动,为客户提供服务,并以此获取佣金的公司都可以称为服务公司。比如广告公司、咨询公司、设计公司、律师事务所、会计事务所、代运营公司等等。

        这种公司的特点是,他们提供的服务不是标准化的,而是需要为每一个客户进行量身定制、量体裁衣。比如他们可以为你设计公司的LOGO、帮你的房间进行装修设计、帮你策划一个运营方案等等。

        这种公司的运作逻辑是,集中和组织雇员的智慧和精力,发挥团队作战的综合效应,然后为客户创造更优质服务,核心优势体现在服务的 “专业性”二字上。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定制性,所以这种公司的发展是受限的。因为随着服务客户数量的增多,服务质量必然会下;而且随着公司雇员的增多,管理会越来越复杂,专注性会有所降低,因此这种公司往往是小而美的。

        这种公司的投入也是最少的,而且见效快,团队搭建起来就可以去接活。很多人创业就选择做了一个服务性公司,尤其是专业出身的人,往往是兴趣使然去做公司,我们经常看到某广告公司的老板就是设计师出身,某餐厅的老板也是做厨师出身等等。

        然而在中国做服务行业,有时是很辛苦的。正是因为没有客观的服务标准,所以客户可以无限的提出各种要求,改这改那、呼来唤去、或者从新再做等等,你需要做太多无用功,但客户还不以为然。他们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付出了多少钱,却总在奢望得到最好的服务。这是中国人的人性决定的。

        而且,人性的复杂使中国企业内耗本来就很大,再加上中国人太缺乏契约精神,所以,服务型公司在中国想做大是很难的,但是在国外就不一样,国外的人比较讲规则,做事直来直去,业务模式容易复制并设立分支机构。比如美国的奥美广告甚至可以做成跨国公司。

        而中国呢?员工笨一点吧,做出的东西让客户不满意,员工聪明一点吧,就会带走资源和客户,另立门户去了。然后跟原来的公司形成竞争,同质化的竞争让客户对服务再三对比和挑剔,结果就是大家一起痛苦。

        这就是服务性企业的现状。

        第二种企业  产品型企业

        如果说服务性公司是因为服务的不标准性,使自己发展受限。那么,产品型企业就突破了这个限制。因为我们不提供服务,我们只生产产品。

        产品型企业的特点是:一旦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,产品会普及到千家万户,于是企业规模就会得到迅速成长,而且形成品牌效应。

在这里我们得把产品型企业做一个细分:传统产品型企业和新型产品型企业。

        传统产品型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型企业,做这种企业前期需要投入的精力、财力很大,比如你想做服装、手机、或者是其它快消品,你需要研发、调研、建设厂房、购买机器设备等等。而且当产品进驻市场时,你还得做广告宣传、要招商、做售后等等,这真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。

       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: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时代了。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在难以为继?包括一些家居、服装、家电等企业。

        而与此同时,新型生产型企业正在崛起,新型生产型企业的特点是:周期短、更新快,电商化,甚至在逐渐实现定制化。

        比如电商品牌“韩都衣舍”在全国共有200余家供应商,相当于拥有很多小的附属加工企业,于是哪怕他们在淘宝的某一款衣服只拿到了100件,照样可以起做,所以这相当于它在全国拥有200多条生产加工线,一个公司就有200万个SKU同时在线,这种应变和反应能力非常强大。

        但是大家知道吗?传统产品企业一开机器就必须是10万条起步!而很多新型产品型企业,却可以将一件单品从100件起做。这就叫与时俱进, 因为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,品牌和款式趋于更多、更新、更快、性价比更高,而互联网帮助新型生产企业实现了这一过程。

        因此,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点,能不能成为新型产品企业,或者说传统企业能不能转型成功,就看两点:

        第一,你是不是能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?

        第二,你能不能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反应?

        显然,第一个要依靠电商平台,第二点依靠自身的供应链。

        第三类企业  平台型企业

        “平台型公司”,它本身不生产产品,却以互联网为基础,为各种“供给”和“需求”提供对接,确切的说:是让多种多样的服务商都能找到各种相应的消费者。

        平台型公司的特点是这样的:它的培育期更长,甚至需要持续多年烧钱才能真正起步。,比如滴滴打车、京东等企业直到现在还在烧钱,但是它们只要起步,其价值就会飞速增长。平台型企业的增长空间是前面两种企业无法比拟的。

        最关键的一点:“平台型企业”正在吞噬前面两种企业。我们先来看看服务型企业是怎么被吞噬的。

        服务型企业雇佣的往往都是具有专业特长的人,而这些人正在变的越来越独立。他们今后不需要被雇佣于给某公司,只需要到通过相应的平台就可以获取相应的订单,比如设计师去猪八戒、司机去滴滴、货车司机去58速运、写手可以去做自媒体、医生可以去春雨医生等等,甚至美甲师、送外卖的师傅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客户。

        于是,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。他们不仅大大降低了服务行业的门槛,而且是服务业更加细分化,比如原来花1万块想找个公司设计个LOGO,但很多公司会觉得麻烦,但是现在可以找一个不错的设计师。而且设计师也可以分为各种风格的,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。

        既然这些人被解放了,必然有一批服务型企业要消失。正像我在《跨界战争》这本书里说的 ,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正由“公司+雇员”向“平台+个人”去转变,服务性公司将消失,服务性的个人将大量出现。

        他们将成为独立经济个体。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,自然就会有人同他们协作,然后完客户的任务,这也使整个中国社会越来越精细化。

        再来看看平台型公司是如何吞噬产品型公司的。

        就像我们说的,今后的产品是由灵活的生产商制造出来的,这些生产商很可能是一个家庭作坊,或者一个精致的团队,甚至是个人。而不再是大的工厂。

        现在手机端诞生了很多定制化的APP、比如服装定制、家居产品定制等等,消费者需要产品时可以先在这些平台上下单,然后平台会根据生产商的定位去分配订单,产品出来之后在有物流系统运送到消费者手里,此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,生产商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发挥。比如淘工厂就是这种平台,今后这种定制化的平台会越来越多,越来越细分。

        而我们上面提到的韩都衣舍,也是采取层层外包的原则进行生产,表面上是一家新型产品型公司,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家为各级生产商提供订单的平台!海尔的转型也是这样,所谓的“创客工厂“不是工厂,而是一个大平台。有人出创意,有人去设计,然后再有人生产。

        点评:未来的企业只有一种存在形式,那就是平台型企业。既然如此,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呢?

        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,应该思考以下2个问题:

        1、我的雇员是一批什么样的人?他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机制才能接到订单?

        2、我该怎么样才能帮助客户找到更好的专业者?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

         对于产品型企业来说,应该思考以下2个问题:

        1、我该怎么利用互联网才能直接跟消费者互动?从而第一时间获取他们的需求。

        2、产品的生产是不是可以做到层层外包?利用订单养活一批供应商?

        切记: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如果没有胸怀和包容性,一定做不成平台。公司消失,平台永生。
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
推荐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